【先進人物展播④】“財稅達人”的蛻變
| |||||
| |||||
導讀:入職五年多時間以來,他先后從事貴陽市花溪城市生活垃圾發電廠項目、山東日照燒結球團煙氣脫硫脫硝工程項目、肯尼亞40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項目及盧旺達費薩爾國王醫院項目財務管理。將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練就了扎實的財務功底,他就是國際工程公司肯尼亞項目財務主管——譚書正。 當財務畢業遇上財務職業 財務工作歷來在公司和項目部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數據的嚴謹性要求萬無一失,核算上不能有任何差錯,細節上若稍有差池,結果可能會謬之千里。 初入職,他跟隨師姐在花溪項目學習,出于人之惰性,心里總想著偷懶,下意識地認為凡事有師姐在,會處理好的。隨著工作推進,后來師姐慢慢地把財務基本工作都轉交給他,那一刻起,他開始真正地融入工作。雖然財務出身,但在實際獨立處理起每一筆記賬憑證、付款,登記各種各樣的分包臺賬、收款臺賬、材料付款臺賬,編制月度經營例會匯報材料、月末和年末項目報表、建造合同,尤其隨時面對上級領導詢問的各項財務數據時,不禁慌了起來,才發現成為一名合格項目財務人員并不容易。 記得剛接手報表編制的第一個月,他制作資產負債表數據無論如何都對不上,即使對著表一遍又一遍地檢查,也找不出問題所在。而由于數據的偏差,不能及時提交公司同事,大家因此隨時面臨集團通報批評,后來實在沒辦法,他多次找到師姐求助,問題才得以解決。這件事讓他郁悶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對業務知識的渴望,在之后的日子里,他認真學習、踏實工作,遇到疑問及時查閱相關資料,虛心向師姐和前輩們請教,而她們也會知無不言地耐心解答。在項目近一年的時間里,加班到凌晨一兩點是家常便飯,手上幾個筆記本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 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工作逐步推進,他的業務能力也在隨之增長,直至可以獨當一面,因此為后來到山東日照項目、海外肯尼亞項目、盧旺達項目從事財務工作打下基礎。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 隨著公司海內外項目訂單的井噴式增長,2018年6月1日,他在經歷了國內兩個項目之后,開始不再滿足現狀,主動請纓進軍海外項目,首次踏出國門來到萬里之遙的東非大地肯尼亞。 肯尼亞是非洲的東大門,東臨索馬里,南接坦桑尼亞,西連烏干達,北與埃塞俄比亞、三蘇丹交界,東南瀕臨印度洋,赤道橫貫東西,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首都內羅畢位于東三時區,比北京時間晚5個小時,不實行夏令時,素有“東非小巴黎”之稱的美譽,也是聯合國在全球的四大總部城市之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人類居住規劃署總部均設于此。 而就是在那個特殊的位置,公司承接了肯尼亞40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項目,其施工線路長達400多公里,從西北部的圖爾卡納湖風電場到首都內羅畢附近的蘇蘇瓦變電站,途中穿越了大量的無人區、村莊。該合同總額約9454萬美元,絕對工期僅有7個月,項目工期特別緊張、要求苛刻,按照合同條件,誤期完工將產生1千萬美元/月的高額罰款。 初到項目,領導便把幾份滿是英文的主合同、材料合同、咨詢協議給他,他瞬間懵了,于是他對著谷歌翻譯一個個地敲了起來,從合同入手了解項目,英語閱讀也由此開始,但是不僅要看得懂,更要說得出,因為膽怯,他不敢出門辦事,和當地人說最多的也就是“hello”,去業務往來單位索要發票或去銀行取款、付款,每次都會硬拖著同事前往。后來項目慢慢邁入高峰期,每個人都各行其是、忙里忙外,而他因為工作性質大部分時間待在首都內羅畢,于是開始逼著自己學習英語,白天跑業務,晚上學英語,自己對著鏡子說。 人都是逼出來的,有付出終有收獲,半年多后,對銀行業務辦理、會計師事務所外賬,審計工作配合,他得心應手、獨立完成。 爭做財務管理“專業者” 剛來到項目時才得知,在當地尚未成立項目公司時,因為項目開工需要,幾名同事便從公司總部借了約300萬元人民幣備用金,由于項目現場遠離肯尼亞首都及大城市,備用金有相當一部分用于在遠離城市的落后村莊購買木材、鐵絲等材料開具,多數屬于手寫收據及“白條”,而這些收據不被國內稅務和當地稅務機關認可,備用金的使用有待規范。 充分了解情況后,他請示相關領導后,在項目部開展備用金全面清理,一方面全面整理所有不可報銷的收據及白條總額,另一方面為不可報銷的憑證重新開具發票,同時樹牢財務理念,結合公司財務制度及項目自身特點,制定了一整套項目備用金管理報銷和其他財務流程機制,對項目部所有人員購買材料及支付其他各類款項時的稅票開具作了要求提醒。 由于線路太長,項目人員分散在沿線的十幾個營地上,在之后的日子里,他風馳電掣,奔走于各個營地之間,收集各種款項稅票,為他們答疑釋惑,一線職工在“沖鋒”的同時,沒有了后顧之憂。經過一番折騰,最終在年底之前將借出的300余萬元人民幣備用金全部沖銷完畢,為規范海外項目票據管理,保證項目良好推進作出了財務貢獻。 爭當項目稅務“放心人” 2018年9月,項目施工基本完工,項目審計隨即開始,2019年6月底,肯尼亞稅務局發函要求對項目公司進行正式審計。收到消息后,他主動承擔了對接肯尼亞稅務局國際收支科的審計調查,充分配合提交稅務局所需的所有資料憑證、銀行流水、合同等資料。 2019年年底,稅務局發函要求公司補繳稅款約600萬美元,其中涉及預扣稅、個人所得稅及企業所得稅。因為補繳稅款金額過大,公司可能面臨損失,加之肯尼亞稅務局要求,若公司不服本次審計結果,且不采取相關措施,后續將進行強制執行,這對公司及中國電建品牌在肯尼亞乃至整個非洲市場無疑造成惡劣影響。 問題總要解決,他本著對項目、對公司高度負責的態度,在同項目經理充分溝通后,主動對接當地稅務局相關人員,厘清來龍去脈,先后十余次以書面形式報告事業部、財務資金部及公司領導,闡述審計的原因及項目公司自身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在得到相關領導指示后,他再次對接稅務局領導,據理力爭要求重新審計,并重新編訂提供相關資料。 在第三方咨詢機構PKF會計師事務所的幫助下,經與稅務局多次談判協商,2020年6月2日,肯尼亞稅務局出具最終審計報告將補繳稅款金額調整終于為180萬美元,累計為公司減損420萬美元稅款,這場長達11個月的審計風波得到良好解決,也為項目后續增補及索賠款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業精于勤、行成于思。因為勤,他才可能精通業務;常于思,他才得以破解難題。而作為電建青年的我們,同樣應該勤學苦思、專注敬業,像譚書正那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用專業詮釋專業;把膽識體現在“敢干事”上,用專業推動專業,把能力展現在“會干事”上,用專業成就專業。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
瀏覽次數: |
|